扫描进入艺术家个人网站
Email:
shuhuajiaoliu@163.com

艺术评论

文武陶将

文\许向群
  陶将是位精力旺盛的艺术多面手。
  早期他以版画创作在全军崭露头角,作品《黎明行动》等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随后他开始在国画方面探寻新的创作路径,《天降神兵》等作品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他潜心耕耘于传统水墨的方田,《湖山秋色》等山水佳构借古人的心境去发掘当下的人文情怀;他还在宣传画创作、多媒体技术、平面设计等方面多有研究和涉足,在部队基层文化建设中施展出过人的聪明才智……他的一专多能显示了其在艺术创作上的综合素质、特殊才能和勤奋作风。
  品读他种类多样的作品,人们不难发现,“文”、“武”二脉始终贯穿其孜孜以求的艺术之旅。
武•金戈铁马唱大风
  陶将是从武警部队基层成长起来的画家。20多年的军旅生涯,在他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陶将曾说:“创作是一种文化的反应,是信仰价值的折射。多年的部队生活使我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忠诚与使命、奉献与荣誉,通常是我塑造当代革命军人的主题。”他的艺术之旅始于军营,军旅的经历给他提供了养分,战士的生活为他提供了土壤,艺术的种子在军营的天空下茁壮成长。对于军事题材美术创作来说,这种感同身受是创作的最好起点。投身行伍,使陶将与“军旅美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自觉地化笔为枪,追求金戈铁马唱大风的阳刚境界,显示了新一代军旅美术家的文化担当和职责意识。
  陶将军事题材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紧扣武警、紧扣实战。前进突击,是他作品的重要主题。“冲锋”的意象充满了铁血精神,充溢着阳刚豪情,是战斗精神典型而完美的体现。陶将笔下的士兵形象多为武警特战人员,他们单兵素质过硬,武器装备精良,是危难时刻堪当大任的尖兵。他经常置身演习硝烟和训练现场,通过悉心的观察和体验,精心记录下这些战斗精英的矫健英姿。如他的版画作品《黎明行动》和《向前进》,均以反映特战士兵突击向前的场面为切入点,成功塑造了他们在处突行动中英武果敢的战斗形象。前者突出了套色版画简洁有力、大刀阔斧的艺术特征,块面化的造型刀味十足,将空降突击演习的紧张场面,表现得气势如虹,铿锵有力。后者借助丝网版画丰富的肌理效果和微妙的色彩变化,运用影像的构图方式,将核心焦点对准人物,而动荡的环境呈放射性的发散状态,动感强烈,充满张力。人物沉稳严峻的表情与背景的律动相辅相成,营造出一种神秘待发的临战气氛,是一种力量的显现和正义的张扬。
  陶将对充满对抗性的激烈场面十分钟情,这种视觉上的偏好应该源自他性格中的尚武精神。首先,选择英武生猛的形象和动态来表现富有特殊使命的武警战士,在气质上是非常吻合的。这种“一味霸悍”的直抒胸襟,与年轻士兵身上所蕴含与勃发的生命力、战斗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境。其次,这种正面呈现或直接表达,看似直白却难度很大,因为避“巧”就“拙”,放弃了“藏”与“借”等侧面或迂回的诠释方式,对造型基本功要求更高。他的国画作品《特殊使命》等系列,在运用水墨拓展这类题材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形式上的感染力、视觉上的冲击力,依然是他延续并强化的创作主导。单兵形象精炼典型,姿态具有浓郁的军事气息,持枪弩搜寻、徒手攀爬等特警训练课目也具备惊险刺激的视觉元素。在这些作品中,陶将不囿于笔墨的局限,将他熟悉的版画技法“移植”到宣纸、水墨等国画材料中,强调了整体的块面组合和肌理呈现,将设计意识引入画面,通过喷洒、拓印、拼贴等手法,在画面的层次感和制作性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写实的主体形象与抽象的背景环境形成巨大的反差,以动衬静,既突出了主体,又丰富了画面,给人别开生面的深刻印象。
  陶将的《突击》是将他的版画特征与国画探索相结合,并具有显著个人面貌的一件小结之作。更加激烈的场面和更加恢弘的气势,是他军事题材审美方面的一贯坚持和追求,张扬而充满力量感的语言方式,综合、粗砺、洗练、激荡的视觉效果,使他的创作具有了别样的风采。投身于担当——转换成武警特战队员突击冲锋的壮阔场景,形成了排山倒海的阵势。对英雄主义的迷恋,对崇高之美、阳刚之气的追寻,使他的艺术打上了醒目的“武”的标识和烙印,它与陶将的军人身份相呼应,并写下了他人生中不可忘怀的精彩篇章。
文•文质彬彬品自高
  陶将服役的部队驻地在杭州。这座江南名城曾是无数中国文人的精神故乡,它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江南文化”超越功利的审美气质与诗性精神,蕴藉和催生了数代文人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潜能。浓厚的文化气息和艺术氛围也深深地影响并滋润着陶将。他在主攻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同时,也在“西湖”的实境与意象里,品味到澄怀味象的超拔、中得心源的自由。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当代价值,唤醒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潜能,并在他的艺术之途中开启了又一扇明亮的窗户。
  当陶将由版画向国画转型之初,形式的新颖掩饰了笔墨的羸弱。在他以人物为主的军旅主题国画中,传统精神的融入和传统技法的运用往往不易被人察觉。作为传统精髓的意象笔墨如何与现实题材、写实造型有机融合发展——这个困惑当今很多国画家的问题同样也困惑着他。如何对待传统,其实是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起一个承载对接的桥梁,使国画的现代化转型更加具有文化支点和审美渊源的关键问题。那么,“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李可染),成为有志于传承创新当代中国画的大部分画家遵循的共同道路。陶将对此是有清醒认识和实践体会的,他给自己设立的目标是:“从传统走向现代是我努力的方向,作品的雅俗兼赏是我的品质定位。”杭州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使他的眼界和品位有了一种“近朱者赤”般的天然影响,而由此产生的一种对传统的敬畏之心,使他能够沉静下来,虔诚地与传统对话。从他为警史馆贵宾厅绘制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部分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他对传统的悉心体会和虔诚精研。他在完成工作的同时,还参加了中国美院山水主题创作班,中国美院元代经典山水画临摹研修班的教学,在山水画的学习创作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不放过任何亲近自然的机会,积极参加武警组织的采风活动和学习班安排的写生课程,在与山川的静观对话中去领略、体会古人的境界和程式,从而来寻觅恰切地传达心中山水的诠释方法。
  陶将的山水画给人以文质彬彬的审美享受。他的作品布局丰满,缜密有序,以“繁”写“静”,细腻抒情。笔墨灵动润泽,工整恬淡中化古人之境为我所用,自然融入的构成意味、节奏感和装饰性,有着当下审美的特征。他的山水画逐步从刻画对象的功能转向传达自己独特内心感受的境地,反映了高度物质化的社会里人们对自由的渴求,是当代人超越喧嚣尘世的心灵回响与“梦里家山”。如《出谷泉声》,构图取范宽《溪山行旅图》之势,层峦叠嶂、峰回路转、空谷留音。壮阔的气魄与细密的皴染,使画面结构完整,引人入胜,达到了真情实感与精湛技艺的交相辉映。陶将的山水在体现人的心理空间和特定的历史文化空间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探索。他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片脱离了逼仄空间、超常速度、心理纠结的“诗和远方”。如《湖山闲趣图》以全景式构图营造了一个存在于现实与梦幻之间的风景,借鉴了传统手卷的观看方式,将江南园林移步换景、曲径通幽的特征引入画面,以楼阁、亭台、院落、回廊、石桥、云水……和谐地组成了具有历史感和文化符号意义的“烟雨江南”。作品以水墨为基调,水天辅以淡蓝的冷色,山石或复勾或渲染赭黄等暖色,视觉效果节奏明快,朴质天然,意趣和美感兼备,有一种物我两忘的田园诗境和人生况味。
  “金戈铁马”与“文质彬彬”铸就了陶将的人生和艺术。“天道酬勤”与“情者文之经”是他信奉的创作理念,他在创作中很好地把握了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集“文”“武”于一身的个性面貌。祝贺陶将画集付梓在即,这既是一个小结,更应该是一个开始。“只有不断调整自我才能与时代同步”(陶将语),希望陶将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能够不断地否定和超越自我,在创作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等方面进一步参悟开创新的艺术天地。
(作者为全军著名画家、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 许向群 大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