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清润灵秀 意境深邃


观山水画家刘泳作品有感
        我始终认为美是艺术的核心,美是艺术的最高法律。
        美术美术,既要追求“美”又要迫求“术”。“美”就要给人以美感享受,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追求审美理想;“术”就是要有技术技巧,要按艺术规律办事,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观。美术就是美的技术,而不是丑术。

        认真观赏刘泳先生画的山水画,构图讲究、层次丰富、场面壮观、山势恢弘、气势磅磗、云霧缭绕、色调淡雅、笔墨娴熟、气韵生动、意境优美。他的画既有传统功力,又不墨守成法,源于自然,大胆创新,已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

        山水画就得有山有水,有云有树,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活,草木是山川的毛发,云霧是山川的衣衫,农舍是山川的眼晴,构图是山川的形体,线条是山川的骨架,笔墨是山川的血液,色彩是山川的时装,处理好这几种物象的关系,是画好山水画的诀窍。刘泳深明此理,他画的山水画让人感到匀称清爽,清新灵秀、形神兼备、生机勃勃、合情合理、自然优美、这是十分可贵的。宋代山水画家郭熙讲:山水画应“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我认为刘泳的山水画达到了这个要求。

        中国画特别讲究虚实,主次、繁简、黑白、开合、聚散、藏露、干湿、疏密、苍润、动静、清浊等对立统一关系的处理。观刘泳的山水画,虚实相生、主次分明、有繁有简、有黑有白、开合呼应、聚散恰当、藏露合适、疏密得体、动静相依、收放自如,非常符合形式美的法则。

        不少国画大家都指出:画实容易,画虚难;用笔容易,用墨难;用墨容易,用水难;画形客易,画意难。观刘泳之画,非常清润灵秀,他很会用水,很会留空灵,让人感到通畅,轻快、巧妙、灵动、秀丽、有神韵。刘泳的山水画,既注重“实”的描绘,更注重空灵的表现,以实衬虚,以虚托实,虚实结合,物我互补,无画处皆成妙境。没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是难以达到这个境界的。

         刘泳长期在北方生活,他对雄伟的太行山非常熟悉,无比热爱,骨子里有北方山水的阳刚之气。但退休后,他跑遍了南方的山山水水,所画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雄伟气势,深沉浑厚,又有南派山水的清秀灵动,润泽含畜,可以讲:刘泳的山水画,浑厚不失清逸,凝重不失空灵,既飘逸洒脱又浑厚华滋。

        中国山水画不是简单地画山画水,最主要的是要画诗情,要画意境。郑板桥说:“无意,诗境难成,无境,画意索然”。黄宾虹也讲:“画山水要有神韵,画山水而无神韵,便是假山水”。南朝著名山水画家宗炳则说:山水画“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观刘泳之画,以情为主,景为我用、以情取景、以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浓景美、通情达理、言有尽而意无穷。

        具体地讲:刘泳非常注重细节和情趣的表现,他不是简单地对景写生,而是有取舍、有提炼、有概括、有夸张、有想象、有设计、有追求、他常常在最空灵的地方,精心地点缀几只小船,或者在最要紧的地方,勾勒几间农舍民房,顿然间韵味无穷,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

        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和最高境界。贴近文脉,表现精神内涵是重振中国画的必由之路。优秀的中国画,一定要表现传统文化的境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忠、孝、道、德、和”,道家的“天人合一”是中国画不可缺少的精神因素。一句话,真善美,是发展中国画的基石和根本方向。观刘泳的山水画,已注意到了意境的表现和品位的高雅,达到了较高的审美效果,在这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艺术是无止境的。

        刘泳是我三十年前结识的画界老朋友,他曾创建“土坷拉版画会”,搞得很有成就,已写进中国美术史和《艺术概论》高校教材。想当年,华君武、王朝闻、张仃、王琦、古元、李桦等名家都曾去中国美术馆观看其画展,并给予了很高评价,他们的作品还到日本,美国展出,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与嘉奖。古人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厚积才能薄发,根深才能叶茂,刘泳在山水画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就,决不是偶然的,没有几十年的勤学苦练,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没有渊博的艺术修养,没有高超的技术技巧是不可能的,我们研究刘泳,学习刘泳,不但要看到画面上可以看到的东西,更要看到画外的功夫和积淀。
 ——作者:李维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北省美术理论研究会会长、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